头条新闻

我校“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藏高原典型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及多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3月25日,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藏高原典型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及多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及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校长安黎哲,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主管邵奕铭,项目咨询专家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冯起院士出席会议。



安黎哲指出,“青藏高原典型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及多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项目是在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收官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元年进行的,适逢其时、意义重大。新时期,要紧紧围绕“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依托项目平台,以项目聚力,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高水平的科技力量。


邵奕铭以线上形式参会并致辞。他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政策与建议,表示这一重点研发项目使命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在项目论证环节,积极串联各课题内容,形成合力,认真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吸收落实专家建议,压实主体责任,对重点脆弱区的生态屏障保护与稳定性维护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项目负责人、我校草学院教授董世魁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报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项目技术专家和跟踪专家针对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了质询和论证研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关领域专家,课题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的骨干成员,以及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会议。


据悉,该项目隶属“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由我校牵头,执行期为3年,共设置了5个课题。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预期突破野生食草动物与家畜共牧机制和调控技术不清晰、草地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承载力精确评估技术不全面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建立“通导遥协同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野生动物-家畜精准识别和综合监测等技术模式系统,并在三江源、祁连山、羌塘、阿尔金山等典型自然保护地建立管理模式集成示范基地,为青藏高原草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Baidu
map